近年来,在地方国有企业承接政府投融资项目、保障区域基建与民生工程推进中,“统借统还”资金管理模式成为整合融资资源、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的重要手段。但受企业资金来源复杂、利率不符规定、资金用途混乱等因素影响,易出现错误适用免税政策风险。开发区税务局创新“三析三精”监管方法,精准锁定并及时阻断辖区A集团错误适用统借统还免税政策风险,经辅导,A集团已补缴税款5200余万元。
一、比析核心数据,精确锁定疑点。抽调税政、税源管理、风控等条线专业骨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聚焦A集团2022-2024年度涉税数据,系统梳理增值税申报表、企业所得税年报、财务报表中的资金往来明细,同步调取利息发票开具与取得记录、银行资金流水台账等核心资料,构建“申报数据+财务数据+发票数据+资金数据”四维校验模型,通过数据交叉比对锁定“财务费用与利息收支差异过大”“免税收入年度波动超10%”“统借统还项目统还方向多次展期”等3类关键疑点。
二、剖析业务流程,精准识别风险。以A集团每年超3亿元统借统还免税销售额为核心,对照统借统还免税的政策原文、核查要点等依据,对企业提供的《债券发行通知》《借款融资合同》《统借统还业务协议》《统借统还资金管理台账》及收付息原始凭证等佐证材料进行抽查验证,分析发现,A集团存在“将统借统还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视同自用”“免税项目核算不清”“统还方向本息长期挂账”等不合规享受免税政策情形。
三、解析线索脉络,精益政策管理。针对以上突出问题,专项小组进一步调取资金拨付凭证、项目立项文件、存货核算台账等资料,约谈企业相关负责人员,交叉比对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与企业财务报表,最终认定A集团2022-2024年度累计9.28亿元统借统还利息收入中,至少有5.8亿元对应的资金未用于下属单位,而是进行资本化核算,根据企业所得税及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,该部分应被视同企业自用,其余3.4亿元因不符合免税收入核算规定,亦不满足免税条件。此外,经核查A集团多次为下属公司开展债务展期,并根据下属单位资金情况按需进行滚动挂账,在偿还外部统借统还项目借款时只能以总部自有资金还本付息,导致该集团在免税政策适用中造成严重的资金混用。
通过本次风险防控,既帮助A集团规范了统借统还业务管理,又挽回了5200余万元税收损失,还巩固了统借统还免税政策风险核查有效路径。下一步,开发区税务局将持续完善“三析三精”监管方法,建立“企业基础信息+资金流向+政策适用”动态监管台账,加强政策宣传辅导,进一步提升集团企业税收合规性与税收监管精准度。